一、背景
“从芬兰实验室到全球现象级品牌,Oura Ring用一枚3.3克的戒指颠覆了健康穿戴市场。它从诞生之初便聚焦于解决用户痛点(传统腕戴设备的笨重与睡眠监测不准),通过18个传感器精准捕捉睡眠数据、299美元定价定义高端、AI健康管家提供个性化建议,其日销6850枚的背后是'监测-分析-行动'的完整生态闭环。”
2025年初,Oura宣布完成2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飙升至52亿美元。其年销量突破250万枚,销售额高达5亿美元,成为智能可穿戴领域增长最快的黑马。
2024年全球智能戒指市场规模估计为3.485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1.016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1%。Oura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壁垒,在三星、华米等巨头的夹击中仍保持领导地位。
图源:Grand View Research
二、Oura通过337剑指美国市场
2024年3月13日,美国Ouraring, Inc. of San Francisco, CA、芬兰Ōura Health Oy of Oulu, Finland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11,868,179、10,842,429),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2024年4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Certain Smart Wearable Devices, Systems, and Components Thereof)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398)。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程序,2025年8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及其组件(Certain Smart Wearable Devices, System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398)作出337部分终裁:基于列名被告提出的复审动议和第三方提交的利益相关方意见,决定对本案进行复审,复审后确认本案存在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1,868,178,申请方符合美国国内产业地位的经济要素要求,因此决定对未经许可经由六家列名被告及其关联进入美国的侵权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对五家列名被告发布禁止令,本案调查终止。也预示着未来其它智能戒指产品进入美国也会同样遭到377调查。
三星、Ultrahuman、RingConn等相关企业均对Oura公司的多件相关专利提起无效,而涉案专利US11868178B2目前多个无效案件结果均为专利权维持有效,还有1件无效案件于本月中旬进行口审,大家觉得这篇被称为“基础专利”是否会被无效掉?
三、337调查制度概述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ITC)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有关规定,针对进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以及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开展调查,裁决是否侵权及有必要采取救济措施的一项准司法程序。
337调查通常应当事人的申请发起,原则上也可由ITC自行发起。337调查虽然不是由司法机关负责,但其调查程序、调查方式与民事诉讼有许多相似之处。它由一名行政法官负责审理,一项完整调查的程序可大致分为以下阶段:立案、证据开示程序、开庭、行政法官初裁、ITC复审、ITC终裁和总统审查。根据调查结果,若ITC认定被申请人违反337条款,可应申请人的请求,针对被申请人发布有限排除令(Limited Exclusion Order),或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发布普遍排除令(General Exclusion Order),禁止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此外,ITC还可发布制止令(Cease and Desist Order),要求美国境内的批发商或零售商等停止销售相关侵权产品。
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337调查案件85%以上是针对专利侵权行为,少数调查涉及注册商标侵权、版权侵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和外观设计侵权等行为。其他不公平竞争案件的类型包括普通法商标侵权、虚假指定原产地、仿冒、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商业外观侵权、违反反垄断法、商标淡化以及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等。
四、简析US11868178B2专利
发明名称: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可穿戴计算设备
申请号:US202318323385
申请日:2023年05月24日
专利时间轴
技术问题
传统的可穿戴电子产品通常体积庞大且具有侵入性,导致长时间佩戴不舒服,并且无法有效地提供一致且准确的身体活动监测。
技术手段
一种环形形式的可穿戴计算设备,配有柔性印刷电路板、电池、LED 和充电机制,可通过设备上的窗口促进数据传输、电池充电和状态指示,从而实现长时间使用,从而实现准确的数据传输、健康和健康监测。
技术功效
可穿戴计算设备提供舒适且长时间的健身和健康指标监测,克服了现有可穿戴技术笨重和侵入性的限制。
权利要求1(独权)原文
1. A finger-worn wearable ring device, comprising:
an ex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defining an out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finger-worn wearable ring device;
an in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defining an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finger-worn wearable ring device, the in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coupled with the ex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wherein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in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is configured to contact a tissue of a user when the finger-worn wearable ring device is being worn by the user;
a battery positioned within a cavity formed between the in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and the ex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wherein the battery comprises a shape and size configured to fit within the cavity between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ex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and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in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and wherein the battery extends through at least a first portion of the cavity of the finger-worn wearable ring device;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disposed between the in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and the ex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where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xtends through at least a second portion of the cavity of the finger-worn wearable ring device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portion; and one or more sensors electrically coupled with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the battery and configured to acquire data from the user through the internal housing component.
权利要求1(独权)翻译
1.一种手指佩戴式可穿戴戒指装置,包括:
- 外部壳体组件,限定手指佩戴的可佩戴环装置的外周表面;
- 内部外壳组件,限定手指佩戴式可穿戴环装置的内圆周表面,内部外-壳组件与外部外壳组件耦合,其中,内部外壳组件的内圆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在用户佩戴手指佩戴式可穿戴环装置时接触用户的组织;
- 电池位于内部壳体组件和外部壳体组件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其中,电池包括配置为适合在外部壳体组件的外周表面和内部壳体组件的内周表面之间的腔体内的形状和尺寸,并且其中,电池延伸穿过手指佩戴式指环装置的腔体的至少第一部分;
- 印刷电路板设置在内部壳体组件和外部壳体组件之间,其中,印刷电路板延伸穿过手指佩戴式可佩戴环装置的腔体的不同于第一部分的至少第二部分;以及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与印刷电路板和电池电耦合,并配置为通过内部外壳组件从用户获取数据。
五、话题讨论
可见权1的保护范围非常大,基本囊括了所有智能戒指的基础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只要是智能戒指产品就会落入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面对这样一件基础专利,大家觉得到底要怎么应对呢?
①规避设计
②发起专利无效
③现有技术抗辩
④谈判许可
⑤通过专利发起反击
还是有别的解决思路呢?
另外,小编认为智能戒指未来还将会往多元化功能、跨设备协同和智能交互等方向进行发展,未来的专利申请又该如何布局才能助力企业在巨头夹击中获得市场地位呢?